科普知识

呃逆的机制与治疗 呃逆,俗称“打嗝儿”,是因膈肌痉挛,造成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,并发出短促的“呃”声。 呃逆常出现于饱食后(打饱嗝儿)或膈下脏器(胃、十二指肠、肝、胆、脾、胰、肾)手术后的早期,因膈肌受到牵拉刺激,引起膈神经的异常兴奋所致。大多数情况下为一过性症状,饱食后呃逆常无须处理,但若发生在术后早期,因为它不但影响术后呼吸,而且通过牵拽呼吸肌而引起切口疼痛,严重干扰术后休养质量。故必须受人为干预。 对呃逆的治疗,可分为手法治疗和药物治两种。二者最终归为一点:干预膈神经的兴奋性。因膈神经来自C6脊神经,且膈肌尚受迷走神经的支配,故呃逆的治疗与对上述二神经的功能的干预密切相关。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: 一、徒手治疗:包括压眶、压气管、压人中、掐合谷或刺激鼻粘膜。这些办法简便易行,可由患者自行实施,若使用得当,有效率可达80%以上。但压眶、压人中、掐合谷须加力至有显著痛感;压气管(按压甲状软骨或环状软骨)须有欲流泪感;刺激鼻粘膜须引出喷嚏反射方可。通过上述手法的不同反射途径,改变了膈神经的兴奋性,从而阻断呃逆的继续进行。 二、神经阻滞:包括膈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阻滞。通过局麻药阻滞上述二神经,直接消除膈肌痉挛,达到治疗目的。但神经阻滞必须由专业麻醉医师操作。 三、药物治疗:氯丙嗪、异丙嗪、氟哌啶、氟哌啶醇等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镇静、镇吐药,均可通过影响支配膈肌的植物神经而起效,但需静脉用药,使血药浓度迅速达治疗峰浓度方可凑效。 四、针灸治疗:针灸人中、凤池、合谷等穴,可通过经络反射来抑制支配膈肌的神经发放冲动,从而缓解膈肌痉挛。 嘉兴一院麻醉科 黄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