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知识

骨质疏松症与疼痛

骨质疏松症与疼痛

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,以及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多,骨质疏松症也日益增多,成为最常见的疾患之一,估计目前全球骨质疏松患者超过1亿。我国对7省市4.87万人的调查结果,606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22.6%,其中男性为15%,女性为28.6%。而女性7079岁为40.3%80岁以上为64.6%。它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,耗费家庭和社会大量资财。世界卫生组织定每年的1020世界骨质疏松日,目的是让全社会对骨质疏松症引起重视。

骨质疏松是因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,骨骼的骨量减少、骨微细结构破坏,骨骼生物力学性能下降,以骨骼内部质和量的病变为表现的全身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是不知不觉发生的,早期症状轻微,甚至没有任何感觉。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疼痛、骨骼变形和骨折等症状:

1、  疼痛:

骨质疏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疼痛、不适、乏力等。疼痛部位广泛,可有变化,其中感到腰酸背痛者最多,其次是肩背、颈部或腕、踝部酸痛。疼痛的性质为钝性痛,疼痛时轻时重,可突然加剧,略为活动或休息后可以缓解或减轻。骨质疏松疼痛时无关节红肿、积液,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正常。但如活动过大或劳累过度,疼痛及不适感明显加重。咳嗽、打喷嚏、排便等均可造成明显的疼痛及不适。骨质疏松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前胸、两肋、腹部及腹股沟软组织的放射痛,这是因脊柱椎体骨折畸形所致。当出现急性疼痛发作时,通常提示局部有新骨质疏松骨折发生,此时可能会有局部肿痛等症状出现。

疼痛不一定在骨质疏松的早期出现,绝大多数患者疼痛出现于疾病的中后期,骨质疏松的疼痛,通常发生在劳累或夜间,与患者负重的时间和程度以及气候、温度变化有关。有些患者疼痛与坐、卧、站立或翻身等体位关系不大。

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:(1)破骨细胞溶骨所致,以夜间痛为主要表现;(2)机械应力造成的微骨折,以劳累后疼痛为主要表现;(3)骨骼畸形所致的肌肉、韧带受力异常;(4)严重的低骨量衰竭,长期卧床、制动所致;(5)脆性骨折所致,通常出现在轻微外伤后。

 

2、骨骼变形:骨钙在長時间的逐漸流失下,形成骨質減損、變薄、變脆,骨骼密度也降低。脊柱椎体主要由松质骨构成,由于骨骼的骨量减少,日久天长,一些椎骨慢慢塌陷,引起身材变矮,弓腰曲背。还可继发腰背疼痛,影响行走、呼吸等多种功能活动。

3骨折因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,,因此在不當的碰撞、轻微暴力、跌跤,甚至坐车颠簸、咳嗽,都可以引起骨折。常见部位是脊柱椎骨、腕部和髋部骨折。老年人脊柱和下肢骨折后,长时间卧床不起,可诱发多种并发症,如褥疮、尿路结石、脑血栓、坠积性肺炎等,严重影响健康,威胁生命。

骨质疏松的预防在于平时从饮食中摄取钙和维生素D,能够降低脊椎椎骨、髋部及其它部位骨折的危险性;经常的运动和承重练习,能够增加人体的敏捷度、肌肉的力量和平衡能力,还能够适当地增加骨密度,减少摔倒骨折的风险。

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,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,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。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目的是解除疼痛、恢复功能、减少骨折,应根据病情程度选择治疗措施,轻度疼痛时除了补充钙剂外,还可应用雌激素、二膦酸盐类药物和活性维生素D3,中度以上的疼痛和急性疼痛时则主张使用降钙素。必要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类药物和接受神经阻滞治疗以缓解疼痛。

活性维生素D3可增加肌力,调节肌肉的钙代谢,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,缓解骨质疏松的肌肉和软组织痉挛及放射痛;而降钙素可特异性地作用于破骨细胞,降低破骨细胞功能,减少破骨细胞数量,缓解骨痛。不仅如此,降钙素还可作用于中枢,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,这种双重止痛机制可有效地缓解各种骨质疏松骨痛。但降钙素的临床疗效通常在用药后37天出现。骨质疏松骨痛的治疗还应重视病程的掌握,短时间治疗只能暂时缓解骨痛,而无法根本改善病情。雌激素、二膦酸盐治疗时间应在半年以上,而应用降钙素治疗时间至少3个月。   Tim